查看原文
其他

黄卫平:孟姜女传说起源的时代

小美 孟姜美
2024-09-25

孟姜女传说起源的时代

——兼及铜川与此相关的历史背景

文/黄卫平

孟姜女传说作为独立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它的诞生是有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原因的。笔者曾著《孟姜女》一书,对同官孟姜女传说的形成、兴衰和对全国孟姜女传说的影响,作过专门的探讨,肯定这个传说是诞生在同官即今天的铜川市。这个论说距今已有二十年了,并且获得了陕西省首届山花奖著述类二等奖。但对传说起源、形成较为确切的年代没有展开叙说,只是依据顾颉刚等专家说和自己发现的唐诗中的贞女诗,定为唐代。而依据新读到到的史料,这个观点值得再思考。孟姜女传说形成的时代和地域,不仅仅应从地理上和传说所在地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在孟姜女最初传说的具体细节上,如秦王的出现、征战、戍边、筑城、徭役和滴血认亲、崩山崩城等,都应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确定孟姜女传说诞生地的重要因素。


顾颉刚近照及其所著有关孟姜女的文献

先说秦王的由来

最早的孟姜女传说是与秦王联系在一起,而非后世口传的秦始皇。如最早的孟姜女诗、唐代《捣练子》中的“孟姜女,陈杞梁,声声懊恼小秦王”和“秦王敢质三边滞,千番万里筑城长”,这里的“秦王”应该由现实中的秦王而来。
同官孟姜女传说无论口传还是文字记载,都说孟姜女是前秦人。一般以为是指秦代,有了秦始皇的出现后更成定论。同官的孟姜女传说,并没有出现秦始皇,最早的《唐文钞文选集注汇存》收录的孟姜女传说也没有出现秦始皇。同官的孟姜女传说在哭倒长城、觅回丈夫骨骸后负之归故里了,而最初的孟姜女传说如《孟姿》、《同贤记》中,孟姜女哭倒长城后也是将夫骨归葬的。所以同官传说诞生的时代背景和秦始皇时代没有关系。同官孟姜女传说中的前秦,是实在的,是指南北朝时期氐族首领符氏家族创立的“前秦”。与“前秦”相对的是羌族首领姚氏家族创立的“后秦”。秦始皇以后两千多年间,以秦称王立国的,有前秦、后秦、西秦,西秦亡于大夏,大夏的建国者匈奴人赫连勃勃本是后秦的将领。而这四个帝国统治的范围都包括了同官县。最早孟姜女传说中的秦王,指的就是这时期的帝王,其中前秦符洪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符坚后来在长安自立为大秦天王;后秦帝姚苌更是在北地郡(含同官县、今铜川地区)称“大单于万年秦王”的。
更能说明小秦王是指北朝秦王的还是民间传说。在北地郡的范围内(铜川耀州区、富平一带),就流传着火烧小秦王的传说,当是孟姜女传说的姊妹篇。这里小秦王就指后秦的帝皇、姚苌之子姚兴,故称小秦王。小秦王在玉镜山修建行宫,在西崖凿了七个石坑,把抓回来的逃役的民夫和怠工的民夫,塞进石坑捣成肉泥,把反抗的民夫按在石坑前用碌碡碾死,终于天怒人怨,雷电将还未修好的行宫烧成灰烬,小秦王拔腿就逃,那里逃得掉,雷电将小秦王殛死在一个山梁上,那个山梁至今叫“火烧梁”。

再说筑城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是因为筑长城的徭役而来。长城始筑于春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即发“三十万众”,将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修缮,连成了万里长城,其间老百姓劳役沉重,悲苦恸天,哀怨遍地。孟姜女传说没有形成于春秋战国和秦代,但是传说的形成有一个必然的历史条件,那就是和秦代一样,曾筑城发劳役。口头文学的形成往往是由此及彼、借古讽今、有感而发的。公元420年,北魏明元帝重修年久失修的长城,前后绵延十数年,一如史书所记《魏书·太宗纪》:“泰常八年(公元423年)二月戊辰,筑长城于长川之南。起自赤城(北魏属云州,在北京至大同间),西至五原(今包头西北),延袤二千余里,备置戍卫”;“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六月丙戌,发十万人,筑畿上塞围。起上谷(河北易县),西至于河(黄河)”;北齐筑长城,规模是历史最高的。《北史·齐本纪》文宣帝天保三年(公元552年)十月乙未,起长城”;《北齐书·文宣帝纪》“天保六年,发夫一百八十人筑长城”,“又发寡妇以配军士,筑长城”;北周时期也修筑了长城,《周书·静帝纪》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六月,“修长城”。筑城的劳役也一样,公元384年,前秦帝姚苌在今铜川境内称“大单于万年秦王”,筑秦王城;特别是《晋书·赫连勃勃载记》所记,公元406年,大夏天王赫连勃勃建国,为了建统万城作万世之基,“发夏民十万,蒸土筑城为都”,“所蒸之土铁锥刺入一寸”,即“杀作人而并筑之”;同官从北朝起,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一代一代饱受劳役之苦,修城劳役几乎连年不断,而犹以大夏杀作人筑城最为残酷。孟姜女传说中一个最重要的情节就是范郎被筑入长城,无此即无以后的哭城、城崩诸情节,著名历史学家、孟姜女研究的倡导者与专家顾颉刚先生考证,这个情节的由来,就是大夏国的蒸土筑统万城,而同官当时属大夏统治。大夏筑城,同官民的被征劳役是必然的。

再次说征战

南北朝十六国时期是中国战乱最为频繁的时期,史学家谓之“五胡乱华”时期,一个“乱”字说出了战乱的频率。铜川地区(北地郡所辖范围)在这一时期,战争频频:

《晋书·惠帝纪》:“元康六年(公元296年)……匈奴郝散弟、度元,帅冯翊、北地马兰羌、卢水胡攻北地,太守张损死之,都尉张光避戍马兰山,贼围百日不解,梁王遣司马索靖将兵救光,光得还长安”;


《晋书·怀帝纪》:“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刘茫荡自称汉后,诳惑羌、戎,僭帝号于马兰山”,晋南阳王“遣将淳于定破茫荡,并斩之”;


《晋书·孝愍帝》:“建兴三年(公元315年)……刘曜寇北地,领军将军鞠允讨之”;翌年七月,“刘曜攻北地,鞠允帅步骑三万救之,王师不战而溃,北地太守鞠昌奔于京师”;


《晋书·成帝纪》:“咸和八年(公元333年)……长安陈良夫奔于黑羌,招诱北羌四角大王薄句大等扰北地、冯翊,与石斌等相持。石韬等率骑击句之后,败之。句大奔于马兰山。郭敖等悬军追北,为羌所败,死者十七八”;


《晋书·符生载记》: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姚襄到关中不久,“招鄜城(今富县)、定阳、北地、芹(秦)川诸胡羌,皆应之,有众二万七千,进居黄洛(堡)”;


《晋书·符坚载记》:“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匈奴右贤王曹彀、左贤王卫辰举兵叛,率众二万攻杏城(今黄陵境内)以南郡县,屯于马兰山(在频阳县境,即同官北关、黄堡一带,北魏建铜官县前,晋在这里设立的的行政建制是频阳县,县城在同官川东岸频阳山下),符坚率军拒战于同川(同官川),大败之”;


《晋书·符坚载记》:“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姚苌起北地,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大赦境内,年号白雀,称制行事,羌胡降者十余万”。符坚率步骑两万讨之于北地赵氏坞,“又堰同官川水以困之”,“尽获频阳遣军运水及粟”,“姚军二万决堰,战死鹳雀渠万三千”;后天降雨水于姚军营,姚军振而败符军;


《晋书·符登载记》:“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登征虏太守兰犊率众二万,自频阳入于和宁,……将图长安”;


《晋书·姚泓载纪》:后秦永和元年(公元416年),姚泓称后秦帝,朝野多不服,“北地太守毛雍据赵氏坞以叛泓,姚绍讨擒之”。
……

如此频繁的大战,加上小战和地方争战,使得这一地区战乱不断,生灵涂炭,盼望安宁和乞求丁夫回归,家庭和睦、夫妻团聚,男耕女织、就成了这一带老百姓的心声。

关于滴血出典

滴血认骨出典于滴血认亲,亦来源与南北朝时期滴血入骨认亲的典故。《南史·豫庄王综传》有梁武帝第二子综因其母本齐东昏宫受宠嫔妃,“及得幸于武帝,七月而生综,宫中多疑之”,“闻俗说以生者血沥死者骨渗,即为父子。综乃私发齐东昏墓,出骨,沥血试之”。《梁书·豫庄王综传》中亦说“豫庄王综……闻俗说以生者血,沥死者骨,渗,即为父子。综乃私发齐昏东墓,出其骨,沥臂血试之”。它书也有滴血认亲的记载。二十四史中有《梁书》、《北史》两史称“俗说”,可见在南北朝时期,“滴血入骨认亲”的风俗较为流传。

关于崩山崩城

孟姜女哭长城,长城崩倒是主题,在流传过程中始终是主要情节,但是孟姜女最初的传说还有感天动地崩山的情节,如敦煌《孟姜女变文》中有“石壁千寻裂,山河一甸回”,铜川孟姜女传说中则有女回山的故事,说的是孟姜女背负夫骨回归故里,追兵至,孟姜女大哭山为之崩路为之转,是为女回山。这是同官县女回山地名的由来。这个地名被写入了《魏书》,在卷107《地形志》下记有“石保(县),有回女山”。《魏书》是北齐天保五年(公元554年、西魏恭帝元年)修成的。石保县,始置县于北魏,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谓“石保、长城二废县,皆后魏置,属中部郡,后周废”。石保县始置无确切记载,当在北魏北华州设立的同时,即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隋初中部郡改为内部郡,废于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石保县亦废除,历时92年。
石保县为今铜川市宜君县的大部分、印台区(即同官县)北部地区一部分,同官孟姜女传说中最重要的且与全国传说不同的是就是有女回山的传说,保留了崩山的原始情节,此即《魏书·地形志》所记的石保县“有回女山”,此回女山到了《新唐书》卷37 《地理志》中就记成了“同官,畿有女回山”。这个情节最少在《魏书》成书的西魏恭帝元年前就诞生了。
被人遗忘的是和石保县毗邻的长城县。长城县亦是北魏所置,《魏书·地理志》谓和石保县同属于中部郡,《读史方舆纪要》说长城县在北周时废,其实应和天保县一样废于隋开皇三年。长城县的前生是长城郡,和北地郡毗邻,苻秦时置,姚秦时依然,加上长城县92年历史,长城作为行政建制的存在,长达159年。当时这一地区的人对长城是熟知的,在孟姜女传说形成的过程中,应该起了重要作用的。《唐钞文选集注汇存》辑录的唐初孟姜女故事也是现存最早的孟姜女故事,保存了传说的原始模样,题目是《孟姿》,顾颉刚先生以为孟姿是孟姜的误写。原文是:
“孟姿□□未嫁,居近长城。杞□(梁)□□□□□□避役,此孟姿后园池。□(梁)树木间藏,姿在下游戏,于水中见人影,反上见之,乃曰,“请为夫妻”。梁曰:“见死役为卒,避役于此,不敢望贵人相采也。”姿曰,“妇人不再见,今君见妾□□□□□□,更嫁乎?”遂与之交。□□□□□□馈食。后闻其死,遂将□食,往收其骸骨。至城下,问尸首,乃见城人之筑在城中,遂向所筑之城哭,城遂为之崩。城中骨乱,不可识之,乃泪滴之,变成血……"
文中无送寒衣,却有“杀作人而并筑之”的实录,而“孟姿□□未嫁,居近长城”,此长城可作“长城”讲,亦可作“长城县”讲。尔后再无长城字眼,只有筑城,这是同官县民筑“秦王城”、“统万城”在传说中的反映。

关于孟姜女名字的出现

孟姜女名字最早的出现,源于敦煌变文和敦煌曲子词。一般研究孟姜女传说,只推论孟姜女名字出现的下限,即唐代晚期。但最早记载有孟姜女故事的《唐钞文选集注》残卷,有李善注本。李善为唐初人,生于约公元630年,逝于689年,一生以讲《文选》为业,著有《文选注》60卷,重于引经据典,荟集资料,故《唐钞文选集注》所引用史料当为李善所辑,年代当在公元689年前的唐高宗时期或更早,研究孟姜女传说的专家定出于初唐,实际上并不排除比这更早的隋及以前;《同贤记》记孟仲姿故事出《雕玉集》,原件国内已轶,现见到的是从日本国传回的唐写钞件,有“……天平十九年岁在丁亥三月写”的文字,天平十九年是唐玄宗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实际上在《雕玉集》的书后,还有一段此书在日本流传的说明,内容如下:

“《雕玉集》临本二卷(旧抄卷子本,尾张真福寺藏),原15卷,见存12、14两卷,每卷首题《雕玉集》卷第几,次行列书篇目,界长七寸一分,幅六分弱。十四卷末记云:“用纸十六张,天平十九年,岁在丁亥三月写”。文字遒劲,似初唐人笔迹,真罕见之宝笈也。但此书未详撰人名氏,其目仅见《见在书目》及《通志·艺文略》,知其佚已久。所引各书,如蔡琰别传、语林、史记晋钞、王智深宋书、帝王世纪,近多不传,亦得此以存其梗概,按天平十九年丁亥,唐玄宗天宝六载也”。

据此,我们可以得知,《雕玉集》是初唐人所抄录,孟姜女的故事此时已经录入文人集中,而该书所收入的内容,除孟姜女故事外,最晚的是《宋书》,修撰于南北朝时的齐永明五六年间(公元487-488),孟姜女的这个最初的本子,“知其佚已久”,故被录入,记录时间最晚也应当是这个时期,所以孟姜女的名字是时还没有定型,名孟仲姿。

敦煌《孟姜女变文》发现后,研究孟姜女的专家主要是顾颉刚先生以敦煌石窟写本下限为宋初,定孟姜女名字出现在宋代初,实际上敦煌文献有署时间为许多来自唐五代,也有更早的,比如伯四五○六的《金光明经》上就有纪年为北魏献文帝拓拔弘皇兴五年471年的,同是敦煌石窟所藏,宋初是其下限,而北魏年间当是上限。实际上,敦煌写本有北魏年间的,和孟姜女变文编号相近的“伯四五○六号”就是北魏写本,孟姜女变文也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

以上种种历史背景和传说细节,既和同官孟姜女传说的历史背景相符,又都发生在北魏、前秦、后秦、大夏这一历史时期即北朝时期。依据如上论说,可以这样说,孟姜女传说起源、诞生的时代应当是北朝时期的同官地区,最后发展、完善定型于唐代。

黄卫平,男,1954年生,江苏海门人、中共党员。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铜川市文联副主席、铜川市作家协会主席、铜川市政协委员,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铜川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北京奥运会火炬手。陕西省报业发展突出贡献奖。2017年4月9日19时47分,因病逝世,享年63岁。

来源:黄堡书院  孟姜美

友情提示:凡孟姜美公众号原创文章,转发者请注明来源,违者视为侵权。
相关阅读:

孟姜故里/和谷

秦人村落High啤音乐季火热来袭!超劲爆!
最新国风大片出炉:200万人通宵追,95后直夸美炸了
古典芭蕾代表《舞姬》,宛如公主的舞者
古稀老人终圆动画梦——铜川首部动画《孟姜女》诞生记

重温“传说”的美学风景——关于孟姜女传说的一点随想

姚琴:我的父亲姚筱舟
中囯作家网/和谷:新乡土文学的践行者
任敬:我唱山歌给党听
西安一位女作家办了十个太阳村收养罪犯子女
在秦人村落,住一间民宿小院,看云卷云舒

和谷创作中心落户姜女故里

观赏大型舞剧《孟姜女》,体悟凄美爱情传奇

叫孟姜美的她来啦,漂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孟姜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